穆棱软件著作权登记
我国实行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制度。著作权从软件完成之日起就自动产生,登记并不是权利产生的必要条件。那么穆棱软件著作权登记效力的法律依据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呢?今天,小编通过这个问题带来了以下的相关法律知识,希望对各位读者朋友有所帮助。
1、登记是软件著作权获得行政和法律保护的前提
根据1991颁布的《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第二十四条规定:“向软件登记管理机构办理软件著作权的登记,是根据本条例提出软件权利纠纷行政处理或者诉讼的前提。”该规定很没有道理,没有登记的软件就不受行政保护,甚至被侵权了,向法院提起诉讼都不可以。虽然不明说软件一定要登记才受到法律的保护,实际上就将没有登记的软件置之法律保护之外,可以认为软件著作权登记带有一定的强制性。
2、软件著作权是否登记完全取决于自愿
根据2002年颁布的《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第七条规定:“软件著作权人可以向国务院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认定的软件登记机构办理登记。软件登记机构发放的登记证明文件是登记事项的初步证明。”该条规定的是“可以”,可见软件著作权登记不是强制的。是否登记完全取决于当事人的自愿。
3、软件著作权登记与取得著作权没有任何的关系
大家最关心的还是软件著作权问题,软件如果不登记可以取得著作权吗?这个疑问在《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中有明确的解答,该条例第五条规定:“中国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其所开发的软件,不论是否发表,依照本条例享有著作权。”
软件著作权侵权的维权需要哪些证据,下面就由小编为您介绍。
一、原告软件著作权是否有效存在的事实。
对于这一点而言,原告可以提供软件的目标程序和源程序、软件文档、发表的证据、受让或者继承的证明、软件登记证书等。其中最为有力的证据是软件登记证书。尽管计算机软件与其他作品一样,其著作权在我国是自动产生的,即随着软件的创作完成而自动产生,但是,在国家版权局计算机软件登记管理办公室登记是登记人对软件享有著作权的初步的表面的证明。如果被告试图证明该软件的著作权不属于原告,事实上是近乎不可能的。
二、侵犯软件著作权行为真实发生的事实。
执法机关当场查封的侵权软件是最有效的直接证据。但是由于非法复制软件的行为隐蔽性极强,不少侵权软件是根据买方的要求临时拷贝的,很难做到人赃俱获。事实上,原告也可以向法院提供侵权软件与被侵权软件的对比情况、被告销售侵权软件的发票、提单、宣传资料等间接证据。间接不能单独证明待证事实。在运用间接证据时,除了要求间接证据满足真实性、关联性和合法性之外,还要求间接证据之间、间接证据与待证事实之间必须相互印证协调一致,没有矛盾,并且所有的间接证据必须形成一个完整的锁链,能够得出惟一性结论,排除其他可能性。被告可以提供己方软件的源程序和目标程序,对原告的事实主张作出反驳。对侵犯软件著作权行为是否发生的认定涉及专门性的问题,比如需要对当事人双方软件进行同一认定或者实质性相似认定,这种工作非专业人员不能胜任,需要他们运用专门知识和专门技术进行鉴定,当事人可以申请法院委托法定鉴定机构进行鉴定。另外,对侵犯计算机软件著作权行为是否存在的质证过程,有一个与众不同的特点。即有些案件需要当庭对双方软件进行演示对比。
三、原告因被告侵权所遭受的经济损失。
表明原告软件销售量下降的有关财务帐簿,被告销售侵权软件的财务帐簿所载明的销售数量、价款、生产成本等,都可以通过推定来证明被告侵犯软件著作权所导致的损失。
四、被告的主观过错。
从我国现行法律的规定来看,侵犯知识产权的侵权行为适用过错责任的归责原则,侵犯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的侵权行为当然也不能例外。因此,原告还必须证明被告的主观过错。过错是一个主观和客观要素相结合的概念,它是指支配行为人从事在法律和道德上应受非难的行为的故意和过失状态。原告在查找被告的过错时并非是仅仅去考察被告的内心世界和主观状态,而是采取"中等偏上"客观标准来衡量被告的行为是否符合法律和道德的要求,如果衡量的结论是否定的,则被告有过错。在这里,"中等偏上"的标准要求行为人像一个合理的、谨慎的人那样行为,同时应考虑行为人主客观方面的具体特点来确定该标准的具体内容。
A公司委托B公司开发软件,开发完成后此软件的著作权归属谁呢?软件著作权属于软件开发者吗?软件著作权人与软件开发者到底有哪些区别?软件著作权属于软件开发者吗?
《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第九条规定,软件著作权属于软件开发者,本条例另有规定的除外。如无相反证明,在软件上署名的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为开发者。本条明确规定了软件著作权归属的一般原则,也就是软件著作权属于软件开发者。《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第三条规定,软件开发者,是指实际组织开发、直接进行开发,并对开发完成的软件承担责任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或者依靠自己具有的条件独立完成软件开发,并对软件承担责任的自然人。
本条例规定了软件开发者的定义,软件开发者就是软件的作者。与一般的作品一样,软件的开发者不仅包括自然人,也包括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软件著作权不属于软件开发者的情况《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第九条规定同时又规定了例外原则。这里的另有规定主要包括以下五种情形。也就是说,以下五种情况下,软件著作权不一定属于软件开发者,需要遵循相应的合同约定或保护条例规则。
1)合作开发软件。合作开发的软件,其软件著作权的归属遵循合同约定,分割独享,不能分割共同享有的原则。
2)委托开发软件。委托开发的软件,其软件著作权的归属遵循合同约定,无约定归属受托人享有原则。
3)下达任务开发软件。下达任务开发的软件,其软件著作权的归属遵循合同约定,无约定归属接受任务方享有原则。
4)职务开发软件。职务开发的软件,其软件著作权由法人或者组织享有原则。
5)软件著作权转让。发生软件著作权转让的情形,其软件著作权归属受让方。
软件著作权人与软件开发者的区别软件著作权人与软件开发者主要有以下区别:
1)软件著作权人是指依法享有软件著作权的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软件开发者是指实际组织开发、直接进行开发,并对开发完成的软件承担责任的法人组织或自然人。
2)软件著作权人享有软件的发表权、署名权、修改权、复制权、发行权、出租权、信息网络传播权、翻译权等权利,并依此有权获得报酬;而软件开发者不享有软件的相应权利,不能获得软件转让或许可的报酬。
3)一般情况下软件开发者就是软件著作权人,但是合作软件、委托软件、下达任务软件、职务软件、软件著作权转让等情形下,软件开发者不一定是软件著作权人。
1991年10月、1994年12月国家版权局先后颁布了《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办法》和《作品自愿登记试行办法》,建立了我国的版权登记制度。2001年10月,新修订的著作权法颁布,两个办法也作了相应的修订。目前,新《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办法》已颁布,《作品自愿登记办法》正在修订中,我国版权登记制度逐步完善。
实行版权登记制度并不改变我国著作权法规定的版权自动保护原则。我国著作权法对版权实行自动保护原则,即作品创作完成后即享有版权,不需要履行任何登记手续。但由于我国版权保护起步较晚,全社会的版权意识还很低,在著作权法实施过程中,很多版权所有人提出希望将自己的作品进行登记,能对其所享有的版权有一个形式上的确定,以进一步明确版权的归属,在发生版权纠纷时也可作为初步证据。一些作品的使用单位也感到在使用过程中由于版权归属不明确,容易造成版权纠纷,如果能实行形式上的作品登记,将对作品的使用提供便利。
随着著作权人版权法律意识的不断提高和深化,人们已普遍认识到版权?是一种可以支配的财产权利,是可用来交换、增值的财产,然而版权是一种特殊的权利,它与拥有有形财产不同,它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无形的财产。在知识经济时代,创新可以带来财富,版权只有同产业结合才有生命力。在版权流转活动中,需要用版权登记证书来证明版权所有者手中所拥有的权利,版权登记制度在知识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作用日渐突出。
我省的作品自愿登记工作由省版权局主管,计算机软件的著作权登记由中国软件登记中心办理,我省版权保护协会代理登记。近年来,我省代理计算机软件登记和办理的作品自愿登记数量逐年上升,登记的作品涉及的范围也越来越广。2006年,我省作品登记数量大幅上升,所涉及的作品类别较多为音乐作品、图形作品、美术作品和文字作品。著作权登记制度对维护版权所有者的合法权益、降低权利人交易成本、保障交易安全起到了重要作用。
上一产品: 漠河版权登记代理中心
下一产品: 海伦版权登记中心
最新文章
- 尚志音乐作品著作权制作的详细步骤与注意事项[ 2024-11-27 ]
- 阿城区作品版权登记办理步骤详解[ 2024-11-26 ]
- 呼兰区美术版权登记代理的优选策略[ 2024-11-25 ]
- 南岗区摄影著作权登记流程指南[ 2024-11-24 ]
- 哈尔滨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代理的策略[ 2024-11-23 ]
- 方正文字作品版权登记的办理过程[ 2024-11-22 ]